close

(就筆者所知,已經有公眾號因為口無遮攔而被永封,這次不是鬧著玩的,注意安全)

本周,奔馳執行長Dieter Zetsche突然宣布,到2022年,奔馳旗下所有車型都只提供混合動力或純電動版本,並且屆時將會至少再增加50個全新的電動汽車車型。

不僅如此,戴姆勒旗下的子品牌Smart,也將在2022年之前完成電氣化的過渡。沃爾沃也承諾在2019年之前將產品線全部改造成電氣化。另外福特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林肯也同樣將2022年作為時間節點,將會把所有車型都改造成電動或混合動力版本。上周,捷豹路虎也表示,將加快電動汽車的車型研發,到2020年所有的捷豹路虎汽車都將有電動或混合動力版本的選擇。

在國家層面,英國政府在7月份宣布,作為清潔空氣計劃的一部分內容,該國將從2040年開始禁止銷售新的汽油車和柴油車。到2050年時,所有在路面上行駛的汽車都必須是零排放的。

法國政府稱其想要到2040年時禁止出售汽油車和柴油車,目的是對抗全球變暖。

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在接受採訪時稱,「如果我們迅速地投資於更多的充電基礎設施和電動汽車技術,那麼一種整體上的轉變從結構上來說就將是有可能的。」

印度政府表示到2030年時,在該國市場上出售的每一輛汽車都應為電動汽車。

挪威政府的交通計劃闡述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到2025年時,所有新的乘用車都應是零排放的車輛。

奧地利、丹麥、愛爾蘭、日本、荷蘭、葡萄牙、韓國和西班牙都已經制定了電動汽車銷售的官方目標。美國還沒有為此而出台一項聯邦政策,但至少八個州則已制定了相關目標。

中國也自然不甘落後,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全球產業生態正在重構,許多國家紛紛調整發展戰略,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產業加快產業布局。目前我國工信部也啟動了相關研究,制訂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

根據IEA數據顯示,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挪威、英國、法國、德國、荷蘭和瑞典。10個國家的電動汽車銷售量占到了全球總銷量的95%之多。

毫無疑問,汽車行業正在發生一場裡程碑式的革命。面對日益嚴重的全球碳排放污染,幾乎已經被人們所遺忘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決議終於開始落地。

如今,隨著新能源車的崛起,汽車行業必將面臨一場大洗盤。

根據中汽協統計數據,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為21.2萬輛,同比增長20%。從細分車型來看,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產量分別達到17.9萬輛、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38%,乘用車市場延續較高增速,商用車尤其是EV客車產量大幅下滑。但6月新能源商用車市場明顯回暖,根據合格證數據統計,EV及PHEV客車產量環比增速分別高達242%和282%,7月新能源客車產量為6996 輛,環比增長1.6%,同比增長48%,純電動專用車6月產量高達6420輛,同比與環比分別增長165%與93%。

去年二季度起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暫停發放,直到四季度才恢復,導致去年四季度集中放量的特徵較往年有所延續。我們判斷今年由於補貼政策明確得相 對較早、再加上今年沒有補貼退坡搶裝壓力(目前政策2018年補貼不退坡),全年產銷 釋放節奏會更為平緩,預計全年新能源車產量約65-70萬輛。

新能源乘用車技術路線仍以純電動主導,2017年上半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高達13.2萬輛,同比增長63%,純電動銷量占比由去年同期的67%提升至了80%。今年1-7月微型純電動車銷量占比顯著提升。

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2/6.8萬輛,同比增長67.3%/76.3%,增速明顯提升。而8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9.3/218.6萬輛,同比增長4.8%/5.3%,環比增長1.6%和10.9%;累計產銷分別完成1767.8/1751.1萬輛,同比增長 4.7%/4.3%,產量累計增速與前7月持平,銷量累計增速比前7月提高0.2個百分點。可以看出購置稅優惠政策調整的影響已逐步減弱。很明顯,新能源車已經逐漸成為汽車市場的主流,開始淘汰燃油車。

對比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的性價比可以發現,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車本身的性質也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效率高、成本低的優勢理應使新能源車成為新時代的主角。相比燃油車,電動車的優勢如下:

1、電比油便宜很多。用電,一英里花四美分。用油,一英里則要花上十五美分。而且電價隨著技術進步,還會繼續下降。

2、電動車性能比汽油車強。電動車從能量到推力的轉化效率高達90%,而汽油車的轉化效率不到35%。

3、維護費用大大低於汽車。電車沒有內燃機那麼多的零部件,沒有那麼繁瑣的管道線路,維護起來費用至少便宜三分之一。

同時,對比盈利情況,新能源的平均盈利水平已經達到傳統汽車行業最高盈利水平。如果考慮未來技術更新疊代繼續優化、提升效率的話,新能源車利潤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不過,我國新能源車的發展也出現了不少亂象。9月7日,工信部發布「關於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補充申請)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2016年企業申報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數為71446輛,企業申請的清算資金為32.08億元,專家組核定的推廣數為71199輛,應清算補助資金為31.43億元。早在5月17日時,工信部就對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進行了一次公示,2016年企業申報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數為94072輛,企業申請清算資金64.15億元,專家組核定的推廣數為85094輛,應清算補助資金58.6億元。僅2016年一年,新能源車騙補金額就高達92億元。大量不務正業政策套利行為大行其道。

今年,隨著工信部打假新能源車的行動不斷推廣,國內的新能源車亂象也出現好轉。2017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24億,同比下降 5.8%;歸母凈利潤23億元,同比下降30.0%。上半年行業受到補貼退坡、目錄重申、新政不明 朗等因素導致整體新能源汽車下滑,新能源汽車表現不樂觀。

在過去十年中,乘用車銷量翻了好幾倍,而客車、貨車銷量則較為平穩。根據車輛10年至15年的使用年限來評估,現今客車與貨車的銷量基本依靠車輛更新維持。考慮通脹因素的話,客車、貨車新增需求並不明顯,甚至還可能出現了衰退。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可能被高估了。

有意思的是,結合汽車保有量數據的話可以看出,2014年開始,一線城市的乘用車需求就開始趨平,市場可能已經接近飽和。背後的邏輯是:因為客車與貨車的銷量並咩有明顯增加,所以推測出權重基數不會有太大變化。由於權重基數變化不大,所有乘用車權重曲線趨平說明市場增量也開始萎靡。這也說明,2014年之後的乘用車銷量增長可能完全依靠通脹支持,而非數量增加。

如果考慮上述市場飽和這一結論的話,那麼,現今新能源車的增長也許完全是基於搶奪舊能源車市場份額的基礎上。這也表示,就能源車正在被淘汰。

實際上,除了筆者的推測外,有實際案例也證明了筆者的這種觀點。

9月10日,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活動現場,吉利汽車研究院的李傳海介紹道,根據吉利推出的「藍色吉利行動」,到2020年,吉利90%的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對於吉利新能源三電技術發展,從電池上,不僅是容量更大續航更長,也會搭載模塊化、通用化、輕量化、集成化的模塊方案。

大眾宣布,到2020年,大眾集團預計在中國累計銷售4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將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約150萬輛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其中絕大部分是純電動車。

奔馳宣布,奔馳將展開對寶馬i品牌的對抗,在未來成立全新環保子品牌。馳的全新子品牌將與寶馬i品牌一致,將重點放在研發和生產新能源產品上,未來奔馳的插電式混動、純電動等新能源動力車型均將在該品牌的系列中出現。

寶馬宣布,作為一家已經百歲的汽車廠商,寶馬希望在能代表未來方向的領域散發出新活力。為此這家汽車公司將加大對網際網路化、智能化和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包括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燃料汽車等)。

沃爾沃宣布,瑞典高檔汽車品牌沃爾沃宣布,自2019年起,沃爾沃所有新上市車型均將配備電動機。這標誌著該汽車製造商將終結純內燃機時代,電氣化技術成為其未來發展的核心。

豐田宣布,早在2015年,豐田汽車就宣布到2050年將停售內燃機汽車,屆時只會出售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到2050年將新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90%,以滿足環保目標。

大家都打著環保的名義,站在道德制高點,宣傳是為了大義而做的努力改進。可實際情況是,這種改進本身就帶來了不菲的利潤。

此外,最受打擊的恐怕要數石油企業,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在不久的未來,其收入一定會繼續下降。(在壟斷環境下,三桶油都能做虧,未來將有替代產品搶占其市場,三桶油財報肯定更難看)

隨著新能源車登上舞台,比如加油站之類的相關行業工作人員成為需要安置的困難人群外,汽車行業以燃油為中心的一條產業鏈將被顛覆。

8月16日,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了2017年版《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報告認為,中國的石油需求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6.9億噸,2030年以後石油需求占全球的比重,將逐漸下降到12%左右。交通用油的增長主要來自汽車保有量和民航用油等高能耗需求的上升。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能源分析師王利寧表示,「2050年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接近5億輛,較2015年增長1.8倍。」屆時,中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將達到350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30%。交通用油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別占交通部門用能需求的78%和65%。

從現在的情況看,這份報告的預估顯然過於樂觀。因為根據現在各大汽車生產商爭相加快新能源車的投入與研發情況看,中國石油需求的拐點可能在2025年之前就出現,特別是交通用油需求將發生明顯下降。

去年開始,由於中國啟動石油儲備計劃而一度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費國,此後,隨著石油儲備庫存的飽和,進口需求也出現下滑。可以說,全球石油價格能從30美元/桶,回升至現今的50美元/桶,除了產油國的凍產協議外,中國也做出了一定貢獻。

可是,新能源車的面世意味著石油的資源龍頭地位將不保。下游需求端萎縮意味著供給端不得不繼續減產,惡性競爭下,石油價格又得跌。而且,因為目前石油還是大宗商品的風向標,石油的價格萎靡可能掀起新一輪通縮。回到國內,除了石油加工行業利潤將受損外,一些以石油作為燃料的零部件生產商也面臨轉型或淘汰的命運,要麼業務轉型,要麼等著餓死。

時代變遷過程中,一定會有人成為新的弄潮兒,也一定會有人成本被淘汰的一方。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定則會在大變革中得到充分體現。跟不上時代潮流的人只有滅亡,沉浸在過去不願改變的人必將成為歷史的殘黨。

(許多文章無法發布,請加微信號:財經上帝視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陌上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